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指数基金该低位分红吗?投资者吐槽3000点之下大比例分红,一度错过年末大涨 指数资者涨A股市场持续调整 正文

指数基金该低位分红吗?投资者吐槽3000点之下大比例分红,一度错过年末大涨 指数资者涨A股市场持续调整

时间:2024-06-01 17:36:39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时尚

核心提示

每经记者 黄小聪每经编辑 叶峰 2023年底,A股市场持续调整,上证指数更是来到了3000点下方。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市场不断寻底、“国家队”资金持续进场中,有 华宝备用网址【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叶峰    

2023年底,指数资者涨A股市场持续调整 ,基金上证指数更是该低过年华宝备用网址【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来到了3000点下方。

不过记者注意到,位分在市场不断寻底、红投“国家队”资金持续进场中,吐槽有基金却直接甩出了超20%的点之度错大比例分红,且在分红前后 ,比例基金净值几乎没有明显波动 ,分红那么选择在这个时点如此大比例分红,指数资者涨是基金否表明看淡后市?

此外  ,值得注意的该低过年是,还有一些被动跟踪的位分指数型产品 ,跌了两年之后,红投竟然也选择在指数低位进行大比例的吐槽分红,这又是什么操作 ?

25只基金分红比例超20%

一般来说,基金分红是比较常见的动作 ,基金合同中也经常会约定分红的比例和次数,但如果是长期以来并没有什么大比例分红的权益基金,在市场低位时突然出现了大比例分红的动作 ,就显得有些特别。

WIND数据显示 ,在普通股票型、被动指数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和增强指数型这五类产品中,华宝备用网址【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如果按照权益登记日计算,2023年12月共有25只基金的分红比例超过了20% 。

而从2023年全年来看,上述五类产品,也只有48只基金出现了超20%比例的分红 。也就是说 ,其中有一半以上大比例分红是出现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

对于这些分红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也没什么特殊的原因 ,还是在符合分红条件的情况下,在年内提升投资者的红利分配” 。

另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如果累积了不少可分配的利润,有比较丰厚的分红基础 ,分红了持有人体验也更好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基金中,有多只指数型基金,这类产品大比例分红更不常见,2023年仅有10只指数基金及增强指数基金的分红比例超过20% ,其中2023年12月份就占到了5只 。

比如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以2023年12月6日为收益分配基准日,进行了2023年度第一次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4.37元 。

按照合同约定,该基金每季度定期对基金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进行一次评估 ,基金收益评价日核定的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标的指数同期净值增长率的 ,基金管理人可以进行收益分配。

同时 ,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为收益评价日符合上述基金分红条件的基金超额收益的100%。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多4次,收益分配采取现金方式。

记者注意到,红利主题近几年表现较好 ,如果从该基金2020年5月成立以来的收益来看,每个年度都超过了标的指数的收益,不过该基金也只是到了2023年才进行分红。

有指数基金经理指出:“只要指数基金大幅跑赢指数,按照道理来讲是应该要分红的,但是全市场真正这么干的人比较少 ,一般两种情况会分红 ,第一种是基金公司自己觉得差不多了,要分红了,他就会去申请分红;第二种情况是分红类的基金 ,如定期分红的基金”。

“总之目的是让客户满意,毕竟铁公鸡的基金太多了  。过去大家分红的太少太少了,使得应该分红显得比较稀缺 ,我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多不正确的事,而干多了正确的事情反而显得比较另类”,该指数基金经理进一步说道。

投资者吐槽指数基金低位分红

不过上述基金经理也指出 :“指数基金要进行分红,前提是跑赢指数 ,只有跑赢指数,才有分红的基础和能力 。而且分红的金额不能超过指数基金跑赢指数的幅度 ,也就是说分完红它依然得跑赢指数”。

如果说红利主题的一些基金,近年来表现较好,具备了分红条件,那么一些不断下跌的指数基金,比如多只创业板指数基金,近期也选择了大比例分红,让不少投资者直呼看不懂 。

以某只创业板增强指数基金为例,近期分红比例超过20% ,还有一只近期分红的创业板指数基金,该基金分红比例也接近20%,但创业板指数这两年的跌幅有目共睹,不少投资者更是越跌越买 ,而基金经理反倒是在低位选择了大比例分红 。

值得一提的是 ,分红后,刚好创业板连续迎来了几天的大反弹 ,一些投资者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  。有投资者表示 :“底部补仓半天,来一个最低点分红 。”还有投资者表示 :“分红能不能让我们自己作选择 ,而不是分完了给我个通知。”

投资者有这样的吐槽,其实还涉及到分红的方式 ,基金分红主要有两种方式,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 ,而默认的分红方式一般是现金分红 ,如果要选择红利再投资的话,投资者需要在购买之后,进行分红方式的修改。

而如果投资者没有注意到分红的方式,那么按照默认现金分红,就有可能出现刚补了仓  ,基金又刚好大比例分红 ,那么确实会出现补仓的一部分钱相当于通过分红又“退”了回来,从而没能享受到指数的反弹 。

低位分红是否有必要  ?

其实如果单纯从这些指数基金来看 ,虽然这两年在跌,但过往还是积累了一定的超额收益。所以从这点来看,这些基金还是具备分红基础 。

只是当指数已经回落到3000点之下,这些已经连续跌了好几年的指数基金,在高位时不分红 ,反而在目前相对低位时进行大比例分红 ,是否有必要?

众所周知,指数产品的特点在于被动跟踪,投资透明化,投资者选择这类产品大多只是追求跟随指数一起波动 ,并不需要基金经理去进行择时,而大比例分红  ,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基金经理的一个择时动作,甚至可以理解为可能并不是很看好后市 ,因为如果是现金分红的话  ,相当于把钱又“退”给投资者 。

往更深一层的角度看 ,基金公司其实都会有自己的宏观判断 ,如果公司层面默许基金经理的大比例分红决定 ,可能也说明基金公司在目前市场的位置可能也信心不足 。

当然 ,站在目前的时点,谁也无法预计未来市场会怎么走  ,如果未来指数走低,那么可能这些基金经理的选择也未必是错误的 。

再次,如果分红的时点刚好是市场的底部区域,对于补仓的投资者而言  ,在没有选择红利再投的情况下 ,显然是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

以上述某创业板指数基金为例 ,分红后,12月28日和29日累计上涨超过4%,那么短期来看 ,现金分红的部分没有及时再买入的话 ,就无法享受到这4%的上涨。

而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也建议道 :“如果是专门做指数基金投资的投资者 ,还是调成红利再投好一些” ,这样至少在基金进行分红操作 ,且市场又出现反弹时,不会出现错失行情的情况 。

除了出于市场的判断进行大比例分红,据记者进一步了解 ,其实基金分红也是存在一些隐性的操作空间 ,比如过往经常出现机构资金在分红前后快速进出,这类操作大多发生在债券基金上 。但其实在指数基金上,也有一些套路操作。

有指数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可以去看基金的客户结构  ,并且看它最近一段时间规模有无明显增长,我印象中有些保险的资金是喜欢分红的,它们进来之后,一方面助推了基金的规模 ,另一方面 ,基金也会通过不断分红,满足这些资金的需求 。”

“不过这类资金也不是纯粹为了帮忙 ,因为权益会有波动,会产生亏损,所以前提条件一般也是他们比较认可这类指数产品,也会持有比较长的时间”,该指数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主动基金清仓  ,选择大比例分红

相比于被动指数型产品的大比例分红 ,在主动管理方面,记者注意到 ,近期也出现了多只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的情况,其中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有的是直接清仓,然后选择大比例分红 ,相当于看淡市场 ,而有的则是出于控规模的考虑 ,先通过分红降低规模 ,然后再打开大额申购 。

比如天治研究驱动,该基金以2023年12月22日作为收益分配基准日 ,进行了2023年度的第一次分红,其中A类份额每10份分红4.97元 ,C类份额每10份分红3.64元,相当于每一份基金份额分别分红0.497元和0.364元。

按照约定:“基金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多为12次,每次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该次可供分配利润的20% ,若《基金合同》生效不满3个月可不进行收益分配。”

虽然该基金按照合同约定每次分配利润不低于20%,不过从过往来看 ,该基金是在2015年由天治稳定收益债券基金转型而来 ,而转型之后,该基金此前从未进行过分红,直到2023年12月份才进行了第一次分红 。

值得注意的是 ,该基金的类型为灵活配置型基金 ,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可以在0%-95%之间调节 ,而从净值波动来看,该基金在11月底之后基本上就处于接近空仓的状态 ,净值单日的波动大多数不超过0.01%。

也就是说 ,基金经理进行了择时的操作,把仓位几乎降到最低 ,同时进行了大比例分红,这次操作躲过了2023年底的这波调整 ,但同时也错过了一波反弹,从净值波动还可以看出,截至目前  ,基金经理还没有再次重新进场的迹象。

有意思的是 ,基金经理在2023年10月底曾公开表示 :“当前创业板估值性价比较高” ,而他却在此后选择了空仓操作 。

此外 ,近期还有一只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进行了大比例的分红 ,不同的是,该基金在分红之后 ,又打开了大额申购 ,可见这又是另外一种操作方式 ,通过分红降低规模 ,再打开大额让新的资金进来。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看到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一定要引起注意,背后或多或少都是基金经理出于某些原因的考虑 ,如果认可就继续持有 ,如果不认可,也可考虑更换持仓。

封面图片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